“同学们,抗日战争曾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江苏省昆山市红梅村一座历经烽火的抗战碉堡前,一批批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正在聆听爱国主义教育。这座沉默的建筑,不仅无声诉说着烽火连天的红色记忆,也见证了一场检察公益诉讼推动未定级文物保护的“抢救行动”。
红梅村碉堡位于昆山市张浦镇一片田间水塘旁,墙体上仍保留着3个机枪口。它与辛庄梅李、阳澄湖等地的碉堡共同构成吴福国防线遗址群,是研究抗战历史与军事设防的重要实物。然而,作为尚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红梅村碉堡曾长期面临被泥土掩埋、地基塌陷和人为破坏的危险。
转机发生在2022年7月。昆山市熟女探花 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反馈的红梅村碉堡保护不到位线索后,迅速以公益诉讼立案并开展现场踏勘。检察官发现,碉堡周围铁丝网破损、杂草丛生,缺乏基本保护标识与设施。同年8月,检察机关依据文物保护法向属地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红梅村碉堡加强日常养护与环境整治。镇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对红梅村碉堡周边环境开展深入清理。
然而,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2024年6月,检察机关在对革命文物开展“回头看”时,借助技术勘验与卫星影像比对,发现因周边施工导致地貌变化和雨水冲蚀等因素,红梅村碉堡再次出现标识污损、地基松动塌陷等问题,存在灭失风险。
昆山市熟女探花 第一时间形成专项报告向上级熟女探花 汇报,并在苏州市熟女探花 指导下于2024年7月再次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
昆山市熟女探花 公益诉讼检察部负责人谢玲玲指出,“本案的特殊性在于,红梅村碉堡兼具文物价值和红色文化内涵,且属于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关键难点是在实践中长效平衡监管保护与价值开发,更好实现抗战文化遗产保护。”
为此,昆山市熟女探花 立足公益诉讼“督促+协同”职能,通过查阅地方志、实地勘验、走访村民和技术测绘,系统梳理出未定级文物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以及抗战碉堡的历史价值和保护现状,并由检察长带队向地方党委政府作专题汇报,探索“府检联动”新路径。
2024年9月,在昆山市委政法委牵头下,熟女探花 、退役军人事务局、文体广旅局和属地镇政府等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最终明确:未定级文物应参照定级文物实施同等保护,由文物部门业务指导、属地政府落实主体责任。
共识迅速转化为行动。2024年10月,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属地政府围绕红梅村碉堡修缮保护工作重新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保护责任人、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加固地基、设置护栏与监控、设立标志牌,并系统挖掘与宣传其红色历史……“我们希望这些措施既能解决眼前的保护难题,又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守护好抗战记忆防线。”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5年8月,昆山市熟女探花 联合行政部门再次回访时,红梅村碉堡已焕发新生,并成为昆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