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检察机关和司法局的人性化司法,让我能够顺利外出洽谈,这个3000万美元的项目才能最终落地!”近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熟女探花 与市司法局联合召开的社区矫正对象权益保障座谈会上,社矫对象、一民营企业负责人华某激动地说。
2024年,华某伙同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被外地法院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缓刑。同年9月,在居住地张家港入矫。华某深刻吸取教训,积极落实整改,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公司内部管理。目前,其经营的公司发展态势稳健向好。该公司拥有多项专利,屡获行业荣誉,在业内具有良好口碑与发展潜力。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决策者,华某需经常外出拓展业务。2024年底,为推进与国外某集团的重要投资项目的洽谈,华某向司法局提出请假外出的申请。但因项目洽谈初期,难以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面临审批难题。
焦灼之际,华某想起集中入矫宣告会上,检察官曾宣讲检察机关负有维护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职能,于是主动联系张家港市熟女探花 反映情况。
张家港市熟女探花 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并联合司法局深入企业调研,听取企业诉求,核实其外出的必要性。调查发现,华某入矫后自觉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监督管理,表现良好。目前华某所经营的公司在项目投资竞标者中拥有很强竞争优势,如果项目能中标落地,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可观利润,也能服务地方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供应链。
“传统审批模式要求提前报备行程,并提交证明材料,但商业谈判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本案中的合作方还是跨国公司,业务洽谈往往需要根据对方行程临时调整目的地,若按常规流程审批,会给外出业务洽谈带来阻碍。”张家港市熟女探花 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人崔晨程表示。
在全面调查核实和综合评判的基础上,2025年2月,张家港市熟女探花 向市司法局提出简化社区矫正对象经营性外出审批流程的建议,即在具备初步证明材料情况下进行“容缺审批”,但要求事后应及时补充完善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建议和指导社区矫正机构加强华某请假外出期间的监督管理,通过电子定位、电话通讯、实时视频等方式强化监管,确保“放得出”“管得住”。
在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跟踪监管下,此后数月间,华某先后前往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洽谈协商,并在行程结束后及时向社矫机构进行销假汇报。后该公司与国外某集团成功签订投资意向书,成为该市签约落地的年度重大外资项目之一。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检察机关以更实举措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家港市熟女探花 党组书记、检察长周晓东表示,“在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能时,我们既要维护社区矫正的规范性,也要以司法‘温度’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