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冰
扬州市人民熟女探花 党组书记、检察长
这个九月,相信全市检察干警和我一样,心潮澎湃,热血飞扬。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队铿锵行进,当先进威武的国之重器轰鸣驶过,我仿佛听到滚滚春雷震彻天地。这是神州儿女的豪迈歌唱,这是中华民族的强盛足音!
八十年重整山河,八十年勠力奋进。全体中国人用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东方大国的凤凰涅槃。其中的每一步,都饱含着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对民族复兴事业的深沉热爱。
人民是足迹的镌刻者,是历史的书写者。在历史长河中,如何走好自己的步履,留下自己的笔触,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前些时,我在“扬州检察”公众号读到一篇老检察人的文章《读你千遍》,作者是邗江区熟女探花 原检察长王亚民,文中反映的真实历史、体现的拳拳之情,令我感慨良多。
“一个楼挤着四个单位近两百号人办公,没有电梯没有保洁,没有免费工作餐。”这样的场景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已经恍若隔世,但与王亚民同志曾有颇深工作交集的我,仍然清晰如昨。在那种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没有一个检察人抱怨和懈怠,每个人都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其中很多人做出了相当出色的业绩。比如王亚民同志,他对事业用心用情,在文字岗位上做到对全市工作了如指掌,撰写的材料深刻精彩,广受好评;在控申岗位上恪守原则和良知,纠正三十余起错误和瑕疵案件;在基层院检察长岗位上,善于思考和创新,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同样对检察事业爱之深切的,还有江都区院退休干部杨恒金同志。他参与了基层熟女探花 的恢复重建,并亲历了基层检察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他做事兢兢业业、亮点频现,同时还敏于观察、长于感知,先后撰写了数十篇记录检察事业变迁的文章,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2022年,最高检对其进行了专访。
当然,在扬州检察历史上,优秀前辈还有很多。今天的我们,作为检察事业的承继者、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者,应当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三个“大”字。
一是大情怀。情怀,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态度,是一种对家乡、对事业、对群众的感情,它标画着人的精神层次和灵魂高度。我们身穿检察蓝,手中掌握着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实施、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应当成为我们的不变初心;我们生活在“好地方”扬州,为这座美丽城市的发展大局服务、为这片土地上的可爱人民司法、为这里的法治建设担当,就应当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心怀沧海梦,志在浩洋间。我们都是检察事业的小小个体,但只要我们放开眼界、调高站位,心怀“检之大”“国之大”,以主人翁的姿态,不遗余力地扛起职责使命,我们的生命就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磅礴力量,继而为法治进步、社会发展做出可圈可点的贡献。
二是大格局。格局,是一个人对事物所处位置及未来变化的认知程度,它和你在哪里、你是谁没有太大关系,它关系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想去做什么和能做成什么。在我们的队伍中,常会看到两种现象:有的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具体办事员,就仅仅盯着脚下的一亩三分地,把事情按规矩办完就算,如何放大工作效果、如何为群众延伸服务等等,统统不在考虑之列;有的业绩没做出多少,却对待遇、名利看得很重,把一点点的晋职晋级、加薪受奖当成了唯一追求。
吾生有涯,而天地无涯。我们的检察事业能走到今天,是无数前辈燃烛自我又携手共进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做好本职又奉献社会的交响。我们的检察干警,要自觉摒弃“小我”,从全局、系统的高度去定位自己、开展工作,让自己成为整体检察工作的润滑剂和推进器;要克服单纯“为稻粮谋”的思想,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多为社会贡献才智和能量,在群众的赞誉、社会的铭记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三是大本领。检察机关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这一属性决定了检察人员必须具备极高的素质。业务部门的干警不能仅会机械套用法条,而应成为法理人心的深刻洞察者、社会矛盾的高超调处者;综合部门的干警不能仅会跑跑腿、办办事,而应成为领导的智囊和参谋、全盘工作的高效组织者和推进者。
扬州是一座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检察机关的干警更应当高标准严要求,使个人德才、整体业绩与这座城市相匹配。要树立终生学习、终生修为的理念,不断增进本领、完善人格。要用重大案件办理、重点任务推进、重要岗位历练,筑牢成长基石,成就人生风采。我们的党组也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检察事业的首要任务,要善于发现人才、锻造人才,更要珍惜人才、优待人才,使之成为扬州检察工作的强劲动力。
人生有梦,韶华长存;步履有痕,胜境在望。还有几天,我们就将告别热烈九月,迎来金色“国庆”。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坚实的脚步,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的检察历史,建设更加美好的法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