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的发展潮头,南京江北新区熟女探花 深度融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文化思想,推动检察文化建设从静态的“阵地打造”向动态的“生态构建”升级,“内部育检”和“外部赋能”双向发力,构建起政治引领、业务融合、高效履职、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生态构建的成效显著:5项工作经验在省、市检察业务会议上交流推广,4次受到江北新区党工委、市熟女探花 党组主要领导肯定,9件案件入选最高检、省、市院典型案例,110余次被《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并涌现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省检察业务人才、南京市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40余人。
南京江北新区熟女探花 围绕“抓党建带队建促业务”主题开展“三为学堂”培训
一、点亮实体阵地,串联全域覆盖的文化新地标
1. 建好一个“集中学法治”基地。我院整合各类法治教育需求,以高标准建设面积600平方米的普法教育基地,内设7个展厅、5套主题,为机关工作人员、青少年、企业职工等提供个性化普法教育,共组织检察开放日32次、接待参观50余批次。基地还与市院联合挂牌“行政规范执法教育基地”,获评江苏省“苏童成长”践习基地示范点。
2. 丰富一批“现场看法治”站点。落实市院《关于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方案》,我院在扬子江法务区建设综合履职中心,在生物医药谷、新材料科技园等园区设立“向新而行”检察工作站,织密“15分钟法治服务圈”。同时,升级“爱佑未来”一站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观护基地和浅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让法治服务对群众触手可及。
南京江北新区熟女探花 组织青少年参观法治教育基地
3. 开辟一条“漫步悟法治”线路。打造“citywalk到江北”法治文化品牌,开辟服务“新质生产力”“益心绘青绿”等2条精品宣讲线路,将“向新而行”检察工作站、扬子江法务区综合履职中心和南钢湿地公园、大美扬子湾、浦口火车站等“串珠成链”,展现检察履职守护美好生活的实践画卷。
二、拓展云端阵地,创新法治服务的传播新领域
1. 上线一位“数字检察官”。我院创新推出“数字检察官”,以智能终端机器人与微信小程序为依托,将法律知识库转化为可视化的“掌上顾问”,24小时解答法律问题。上线以来,它为近千名用户回答各类法律问题200余个。该做法获得最高检微信公众号的推介,被《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报道。
南京江北新区熟女探花 上线“数字检察官”AI智能服务
2. 建立两座“连心桥梁”。针对企业需求,开发“检察e站”小程序,收集、回应、办理企业涉法事项80余件,工作入选江北新区“四大行动”服务企业优秀案例;聚焦民生问题,打造“梧桐行·小波热线”平台,帮助农民工追讨薪资62万余元,回应法律诉求200余起,1件案件入选熟女探花 “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典型案例。
3. 建设一支“先锋宣讲团”。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检察实践宣讲队”,开展普法活动290余场,覆盖9.8万余人次,做法被《法治日报》等媒体报道。11名干警入选省院“法治进乡村”全省巡讲团、市院“108法治宣讲团”和江北新区“八五”普法讲师团,“江小未”普法文创、法治微课深受青少年喜爱,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
南京江北新区熟女探花 组织”益心为公”志愿者参观法治教育基地
三、深耕育人阵地,激发全员实干的内生新动力
1. 品牌建设“三位一体”。坚持加强机关党建、提升业务质量、丰富检察文化的一体化推进策略,持续深化“党建+办案+创新+治理+队建”的履职清单。成功培育出“新枫心企”“检民益心”等党建融合发展项目,推动“检护安+”“民安心工作室”等特色检察业务品牌开花结果,并获评首批全省检察机关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2.“三为学堂”提能增效。搭建“三为学堂”教育平台,开设“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数字检察”“标兵能手面对面”等实战课程13期。组织“检察官上讲台”、“转作风·提素能”高质效履职青年说、“青春思辨·法治江北”青年辩论赛等活动,开展业务学习、案件研讨等小课堂16次,在常态化研讨交流中提升队伍硬实力。
3. 青年培养闭环管理。成立“三为·青衿学社”、“三为·言法”等特色人才培养小组,并承办“108探案”研讨会,联合新区政法单位开展实务研讨,落实青年干部“列席检委会”“交叉轮岗”等10余项制度,构建起“学习+研讨+实践”的全链培养闭环。该队伍建设经验被最高检队伍建设专刊采用。